无码精品要区二区三区_精品少妇大屁股白浆无码_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_亚洲区成人AV在线播放

信息報送平臺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松桃人物

您當前位置:松桃網 >> 文化旅游 >> 松桃人物 >> 瀏覽文章
    松桃新教育主要奠基人戴人俊【春暉鄉(xiāng)土文化·松桃戴氏家風】
    作者:戴其曉  時間:2017/8/10 21:11:25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關注人數:
     
    戴其曉
     
    在神奇的貴州,有那么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充滿希望的地方,一腳可以踏三省。她就是位于黔、湘、渝交界處“男子如松,女子如桃”的松桃。這里每一寸土地都吸引著無數游客久久忘返,獨有的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崇文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明朝出現官學和私塾,繼承、弘揚儒家重視教育文化,考取了許多進士和舉人。近代以戴人俊為主在松桃興辦新學,讓松桃教育呈現現代教法與理念新面貌。
    園林式的松桃世昌廣場坐落在風光如畫的松江河畔,是以抗美援朝苗族戰(zhàn)斗英雄龍世昌命名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松桃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麻陽大道進入奇麗的世昌廣場,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側醒目的松桃歷史上最杰出的精美人物浮雕:分別是戴人俊、賀增齡、楊芳、石柳鄧、龍許保、吳向必、滕久榮、田家樂、羅啟疆、歐百川等十人,古代的近代的名人都有。他們曾在松桃歷史上某一個時期,以松桃人特有的剛勁如松的性格,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英勇無畏做出了一件件驚天動地的壯舉。
    讓千千萬萬的松桃人記住了他們。
    記住他們,也就記住了歷史。
    這松桃十大歷史名人之一的戴人俊,就是大路鎮(zhèn)后洞村人。
    戴人俊,字雅澄,號良臣、文癲、飲書醉,清同治八年(1869)出生于一個普通的書香家庭,在幼年時期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處世、做人、學習習慣。
    父親戴明煬是個知名的鄉(xiāng)賢,飽學詩書,博古通今。1864年任五品千總,被誥授為“武德騎尉”。他秉承先祖樂善好施、正氣凜然的精神,主持修建松桃戴氏宗祠、后硐文筆塔、后硐青龍橋,參與補修大路風雨橋。特別熱心做公益事,在當地擁有很高的聲望,受到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端商掖魇霞易V》記載:“為人所凌,奮志讀書?!狈Q贊他“公而忘私天性使然?!?br /> 教育子女,對任何父母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嚴肅的事,容不得半點的馬虎大意。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次“單程旅行”,是不可逆的,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機也就錯過了孩子最佳的成長發(fā)展期,由此就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fā)展。戴明煬明白這個道理,要兒子成才就必須從小抓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一個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兒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輕松快樂中不知不覺地愛上書籍、愛上讀書。戴人俊還在小的時候,戴明煬就一直斷斷續(xù)續(xù)為他讀睡前故事、古詩經典。每每聽到父親的朗讀聲,不明就里的戴人俊,也很認真地傾聽。
    進入私塾讀書的戴人俊,天資聰穎,秉性高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父親的引導教育下,對那《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等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蒙學代表讀物,讀過三兩遍就能熟記于心。
    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內容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百科全書。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可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百家姓》集中國常用姓氏之大全,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認祖歸宗追根溯源,廣泛引證相關歷史資料,對500多個姓氏起源作了簡明準確的注釋,能使讀者感受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繁衍至今的持久生命力。對于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是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漢字組成的韻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構思巧妙,寓意于理。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編纂的一部集中于兒童道德訓示的蒙學教材。其主要內容也是《論語》學而篇的解讀,所以,《弟子規(guī)》是源于《論語》,是隨順圣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
    對先賢圣哲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古代傳統文化經典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讀后讓人有上進心,戴人俊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歷史是一面鏡子,正確認識古人之得失成敗,可以為今人是非榮辱提供鏡鑒。今天是昨天的延續(xù) 今天又為明天奠基。不了解昨天 就不知道今天是如何演進過來的。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鑒 可正衣冠 以古為鑒 可知興替 以人為鑒 可知得失?!辩R者,鑒也。少年的戴人俊在歷史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鏡子的意義在于讓你有所借鑒,以便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戴明煬對戴人俊的成長有很大影響,甚至可以說,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隨著年齡的增長,戴人俊的眼界不斷開闊,思想也日趨成熟。
    清道光五年(1825年),黎霈、蔣延齡就在孟溪建起名揚川、黔、湘三省交界地區(qū)的“孟溪義學堂”,光緒十年,廳司馬王仿州賜孟溪義學堂“松茂書院”。戴人俊與本地社會賢達戴大醇、張漢侯等帶頭捐獻經費和圖書,并積極勸說地方人士捐資興學。
    古人有言:腹有詩書,其品自高;腹有詩書,其德自謙;腹有詩書,其身自正。清光緒二十一年(1859),戴人俊由于刻苦讀書,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貴州省乙未科第十一名舉人,次年入安徽高等警察學堂。結業(yè)后在松茂書院、崧高書院任教。
    清光緒三十一年9月(1905),清政府宣布從次年起廢除科舉制度,各地紛紛停辦舊書院,興辦新學堂。廳同知陳介委派戴人俊、劉心簡、歐陽華就崧高書院改為松桃廳師范傳習所,培養(yǎng)新教育所需的小學教習,戴人俊任所長,他深切感到由于教育落后,民智不開,所以人們思想僵化,國家人才匱乏。如要救國救民,必須興辦學校,開啟民智,惠及后生,“教育救國”才是根本。認清歷史發(fā)展潮流 順應時代進步要求,認為創(chuàng)辦新學是救國利民的當務之急。在他的倡導和主持下,擴建了“松茂書院”。次年,資金籌足后,戴人俊對原松桃城關的“崧高書院”加以修葺擴建,傳習所改為松桃廳初級師范學堂,從附設蒙學一堂又增高等小學一堂。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戴人俊開辦松桃官立高等小學堂,與初級師范學堂同在崧高書院內辦學。次年小學與師范分設,名為松桃廳官立高、初兩級小學堂,并聘請當地飽學之士擔任教員。教師教學很認真,學生學習也十分努力,教學成績優(yōu)秀。從此,這里讀書風氣漸盛,城鄉(xiāng)父老欣聞戴人俊開辦新學,都紛紛把自己的子弟送來讀書,入校學生就達四、五百人。一些繳納不起學費、買不起書的貧困學生,則由學校酌情解決,戴人俊不時也拿出自己的部分薪水來資助,鄉(xiāng)人對戴人俊莫不感恩戴德。戴人俊兼任師范和小學堂長,是松桃新教育主要奠基人之一,對松桃教育發(fā)展作出極大有貢獻。
    戴人俊反對守舊,勇于創(chuàng)新,嚴于治校。為開化社會風氣,提高女子地位,積極號召男生剪辮,女生放腳,傳播民主革命思想,并積極籌辦女子學校。眼看城鎮(zhèn)農村教育已呈發(fā)展之勢,將來師資必然緊缺,于是又將原來的大同學堂擴大為松桃縣立師范學校,為提供師資、推廣新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師范編為速成和正科兩個班,分別授課,入校學生100余名。戴人俊亦重視女子教育,又開辦了城東女小和城南女小。為了統一管理,提高教育質量,次年秋季復將兩校合并為松桃縣立女子小學校。女校開辦初期,有些家長受舊禮教影響較深,思想顧慮重重,都不愿把女兒送進學校讀書。戴人俊為此奔走宣傳,逐戶動員,不遺余力,宣講男女平等、知識救國的道理。終于沖破重重阻力,在他的努力下,許多家長覺悟了,解放了思想,紛紛把自家的女兒送來求學讀書,頭一年就招了女生100多名,從此逐年增加,最多一年達到300多人。
    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出發(fā),戴人俊改革舊的教學方法和制度,廢除八股文。增設了算術、修身、音樂、唱歌、圖畫、自然、化學、體操等新課程,女生增設女紅即紡織、刺繡、縫紉等課程。還為學校制定了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必須堅持完成學業(yè)。
    戴人俊治學嚴謹,教導有方,受到地方官紳及師生的擁戴。為了讓學校成為一部充滿思想、情感、智慧的教科書,并寄托著無限的憧憬。1908年,他傾注了自己的滿腔熱情,親自作詞譜寫校歌,激昂高亢的旋律和催人奮進的歌詞體現著新教育精神的內涵本質:
    松桃縣立初高小學校,
    前清光緒未始創(chuàng)造,
    舉業(yè)廢,科學興,文明兆。
    松山青,松水明,尤其奧。
    伊乃小兒童,是將來偉人,國家依靠。
    好求學,好施教,比歐美列強周到。
    在創(chuàng)辦新學、發(fā)展教育中,戴人俊辦學勤儉、施教認真,十分注重校風的改革新思想的傳播。要學生在課余,勤讀報章,關心國事,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感情和民族意識。有一年清明節(jié),他出了一道作文題:《論清明掃墓》,他在學生唐名洋的文章后面有一段批語:“清明節(jié)掃墓,不過焚帛奠爵,其孝小;學生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作出貢獻,其孝大。清明不放假,乃舍小孝全大孝也?!?br /> 宣統元年(1909),戴人俊到北京參加京考,文章寫得相當優(yōu)秀,本來是應該考得京官的,因為他正在學習康有為、梁啟超廢科舉、辦新學進步主張的著作,文中偶爾出現當時認為犯禁的語句,主考官遂不錄取他。被分派至安徽和州牛屯縣任縣丞兼縣厘金總辦,使他的真才實學無從施展,社會理想化為泡影。此時的大清帝國千瘡百孔,他耳聞目睹了清政府一系列喪權辱國的腐敗無能,深為國家民族命運擔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自己的追求。任職不久的戴人俊看不慣當時官場上的黑暗和腐敗,朝政頹廢,無意再繼續(xù)做官,就毅然向朝廷遞交了一份辭職報告,愿意回到松桃老家繼續(xù)從事教育事業(yè)。朝廷見戴人俊去意已決,就批準了他的辭職。戴人俊當即邀約在江蘇任布庫大使職的松桃苗族第一位舉人賀增齡結伴回家。沿途購買了大批理科化驗物品,以及風琴樂器,由常德用船裝運沿江而上,滿載運達松桃廳城。
    1910年元月,戴人俊與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同盟會會員黃延柞,組織地方有識之士蔣寶成、劉曉帆、楊思森、朱文斌、徐子樣、李應先等一起發(fā)動和成立了同盟會松桃分會。他們以學校為基地,宣傳反帝反封建民主思想。
    他時時關懷國事,辛亥革命在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松桃,革命黨人成立軍政府,宣布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戴人俊異常高興,很快接受了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那天晚上,平日是很難飲酒的戴人俊,就和黃錫齡等幾位開懷痛飲了幾杯。
    同時,積極傳播同盟會確定的“驅除劫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和孫中山的民主思想。1911年10月,戴人俊、黃錫齡等聯合地方勢力劉敬堂及哥老會首甘新亭、易子陽等脅迫清王朝在松桃的最后一任廳知事陳洪久舉行“反正”,陳只好在廳衙門門口的旗竿上,掛上一面白旗,以示贊成孫中山先生的主張,擁護建立民主共和的民國體制。
    民國四年(1915),貴州議會組成,全省各縣紛紛推舉代表。由于戴人俊的學識、人品、修養(yǎng)、名望,都享有眾望所歸的特殊地位。公推先生為貴州省議會議員,并留任住會委員,參與會務工作。戴人俊在去省城出席貴州省議會之前,家鄉(xiāng)的各界人士在回瀾閣為他餞行,他感慨萬千,雅興大發(fā),即席揮毫題就一聯:
    街地方真挺拔非常,游目恍開新世界;
    贏吾輩值共和再造,大家同作主人翁。
    事后,有識之士把這副對聯刻在了兩塊香楠板上,懸掛在松桃附郭名勝“回瀾閣”的山門上,游人觀賞。
    他在住會期間參加了何應欽組織的、旨在擁護孫中山倡導的“少年貴州會”活動,為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貴陽先后擔任過《貴州勤報》主筆,民主社社長、道一中學校長、貴州警察同學會會長等職。
    在任議員期間,戴人俊剛直不阿,嫉惡如仇,面對邪惡敢于仗義執(zhí)言,因而得罪了不少權貴,遭到許多人的嫉恨。民國十年(1921),時任貴州省省長的“定黔軍”總指揮軍閥袁祖銘部下一個旅長,以籌備軍餉為名,橫征暴斂、敲詐勒索、中飽私囊,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戴人俊得知情況后,義憤填膺,在冬月十二日舉行的會議上,他不畏強暴,列舉大量鐵的事實,憤怒地當面揭露痛斥那位旅長的罪惡行徑。
    這位旅長在眾目睽睽之下,羞惱成怒、狼狽不堪。認為是戴人俊故意給他唱對臺戲,于是懷恨在心,即萌殺機,他要把他腐敗路上的絆腳石一個一個全部搬掉。當天晚上,秘密指使他的爪牙闖進戴人俊住所,送上鋼刀一把,繩索一根,神金一包,迫使選一樣自裁。面對腐敗幫兇的咄咄逼人,即使作為一介文人,戴人俊流露出松桃人身上所特有的寧折不彎的風骨。他怒視良久,不屈不撓,憤然吞金自盡,時年52歲。用生命捍衛(wèi)了自己疾惡如仇的立場,成全了自己反腐敗的信念。
    戴人俊的遺體抬回了生他養(yǎng)他的一方熱土松桃,安葬在后硐下院子的當門董。當時,一路萬人相送,沿途鞭炮齊鳴。父老鄉(xiāng)親、親朋好友、師生莫不為之哀悼痛惜。
    戴人俊為創(chuàng)辦松桃新學,致力教育事業(yè),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歷經百年滄桑,傾其一生熱心松桃教育事業(yè)的不朽功績,敢于斗爭的革命精神,寧死不屈的浩然正氣,至今仍屢屢為縣人所懷念稱頌。
     
     
服務條款  |  網站導航  |  聯系方式  |  投稿須知
 
主辦:中共松桃苗族自治縣委 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承辦:松桃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中文域名:松桃網站.公益
Copyri 2011- www.haoli666.com All Rirghts Reserved 松桃網 版權所有
松桃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56-2353280 舉報郵箱:stwxb168@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52120190051 黔ICP備20007313號-1   技術支持: 易舟軟件  

公網安備 520628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