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所在的學校80個孩子領到了新書包、書籍和學習用具,那是來自遙遠的蘇州大學實驗學校老師們的一片情意。孩子們的笑臉中,我的內心遙望記憶中的蘇州,回憶那些年走過的蘇州,哪些人,那些事,歷歷在目,未曾遠去,留存在歲月的美好中。
多年前我到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港實驗學校跟崗學習,那時學校安排劉曉曼老師做我的導師。那時星港實驗學校正在推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而劉老師是她們學習的杰出代表。此刻回憶劉老師的課堂,可圈可點的地方實在太多,短短的一周時間對于我們這些人來說,實在太短。校園課堂留下的問題和反思,一直影響著我,我是一個喜歡文字的人,書本的芬芳影響了我的人生走向,內心深處的夢想簡簡單單,三尺講臺一塊黑板一間教室一群學生足慰平生。
我記得,當時劉老師送我一本關于學生作文的書,無數(shù)次翻閱,從中窺探蘇州語文教育的精華,一篇篇作文成了我內心的蘇州印象,同時也是劉老師給我的印象,在學無止境中,一路走來。聽劉老師介紹當時她們學校和新加坡那邊的學校經常開展交流活動,我們是從山溝溝出去的人,看到蘇式教育對我們的震撼。我們相差很遠,模式也不一樣,我們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模式中,而那邊的進步是我們無法比擬的,這是蘇州的印象。
當時我們走進干凈的校園,明亮的教室,和和氣氣的師生,仿佛拿我們當客人對待,而不是把我們看成同行和老師。我以為他們的干凈、明亮是面子工程,開始是這樣想的,兩天過后,我才發(fā)現(xiàn),星港實驗學校門口找不到擺攤設點的,沒有小商小販吆喝,更找不到食品商店,我想他們的安靜、干凈、整潔是這樣來的。想起這些,其實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今天回憶,仿如翻開人生行走的書卷被歲月沉淀的一切攤開在此時此刻。想到這些,反觀我們這邊,校門口在上下學期間比趕場還熱鬧,每天出入校門首先面對的攤點上忙碌的人們,他們起得比花朵還早,睡得比花朵還晚,花朵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如此惡性循環(huán)?,F(xiàn)在我才明白,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和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區(qū)別,其實也就是教育的區(qū)別,我們這邊必須為一日三餐奔忙,解決溫飽才是天經地義的夢想。校門口就成了多少人西天取經的地方,因為那里皆是唐僧肉。扯遠了,回歸內心的呼喚,對于教育人來說,守住底線,守住良心已經難能可貴了從蘇州印象中,我用文字回憶自己的青春歲月。
一周的時間總是匆匆忙忙中,跟崗結束了,那是人生的一段經歷,那是學習之旅?;貋砗笪覍懥撕芏辔淖?,斷斷續(xù)續(xù)中日子就是這樣過去了。在逝去的時光中我和劉老師一直聯(lián)系,那是遠方朋友的一份情意,后來我們學校的孩子們收到了劉老師捐贈的書籍,她一直沒有忘記我這個鄉(xiāng)村教師朋友。后來我又一次到蘇州,那時她已經不再星港了,去了新的學校。我們去時她作為朋友為我們接風洗塵,現(xiàn)在回首那些歲月,已經成了教育路上的一個個腳印,走過那些時光的階梯連同跨越山水的友誼。
前些日子,她給我發(fā)微信,她們學校的老師要捐贈貧困孩子一些學習用品包括書包、書籍之類,問我們學校的情況,看到微信的那一刻,內心很感動,我想這是2021年冬天最溫暖的事。我給段校長匯報了此事,經過兩校相關人員的溝通、交流這件事就這樣塵埃落定了。我們學校陸陸續(xù)續(xù)地收到捐贈物資,說是物資不如說是蘇州大學實驗學校老師們滿滿的情意更貼切。
昨天我們學校舉行發(fā)放儀式,孩子們拿到自己喜歡的書包、書籍、學習用品后歡欣鼓舞。我寫了一則新聞稿發(fā)在了《印象貴州》《
松桃網》等。我想這樣的事是非常有意義的,學校對孩子們進行了感恩教育。看到劉老師她們學校的標語“愛心捐贈,情滿人間”,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下班時,劉老師和我在微信聊起關于延續(xù)后續(xù)活動的情況,才知道她一直在研究德育課程,我想這是我們需要的,后續(xù)的時光中我們期待蘇州大學實驗學校給予更好的幫助。當然這只是夢想,那是教育人之間永恒不變的話題,教書育人,育人育己,在教育的廣闊世界里書寫更美的詩行,或許我的文字離題萬里,借用文字,借用網絡,我正傾聽手指行走鍵盤的聲音,蘇州印象越來越清晰明了......
其實昨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雪,我想我們學校孩子們的心是溫暖的,他們憧憬未來的無限美好,必將懷著感恩的心面對未來;我想我們的老師的心也是溫暖的,跨越千山萬水,未來的山高水長中和蘇州大學實驗學校的友誼必將更進一步。此刻,我們默默祈禱,愿蘇州的疫情歸零,愿遠方的朋友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