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的扉頁,撲面而來的故事和傳奇豐滿了苗嶺的山山水水,如那跳躍的魚群,在溫暖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五彩的光芒。歲月的吟唱從來都是那么的空靈,不管時空如何穿越,山水之間注定有脊梁挺起。這片土地從來不缺少血性男兒,跨越歷史的悲憫,滕久榮注定是一個紅色的符號,他讓松桃的山川更加俊秀。
滕久榮(1925~1949),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冷水鄉(xiāng)石門坎渠崩人。
1942~1945年,滕久榮先后考入榕江縣國立貴州師范附中、都勻炮兵學校和重慶蜀都中學高中讀書。在國共兩黨斗爭激烈和學生運動風起云涌的現(xiàn)實面前,參加了“反內(nèi)戰(zhàn),反獨裁”的示威游行,獨創(chuàng)了《蜀光》壁報,親任主編,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
1946年7月,滕久榮接受川東地下黨指示,由重慶回家度假,了解在家鄉(xiāng)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條件。以考試復習為名,為革命活動作掩護。1947年12月,中共黔北特委成立。
1948年秋滕久榮謀得縣教育科督學,以視察學校為由,深入苗區(qū),布置田家樂在苗族青年中深入發(fā)動、秘密號召典當賣土,購買槍彈組織武裝力量。
1949年1月初,滕久榮經(jīng)周知群、董嘯嵋介紹,黔北特委副書記宋致平批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繼續(xù)組織革命活動。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黔東縱隊成立后,5月26日,滕久榮在秀山縣梅石耶鄉(xiāng)楠子坪指揮黔東支隊成員轉(zhuǎn)移時遭敵襲擊,在突圍中壯烈犧牲。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黔東北縱隊黔東支隊在烈士滕久榮同志的老家--冷水溪鎮(zhèn)石門村渠崩槽建立了黔東北縱隊司令部和松桃第一個紅色支部--中共冷水溪支部委員會。
1949年2月24日,國民黨松桃縣政府派出兩個民衛(wèi)中隊分別龔擊黔東縱隊司令部駐地渠崩“追捕”滕久榮赴空,趕往冷水鄉(xiāng)革堤(滕從戎家)兩處,哨兵李銀堂犧牲,司令部人員大部安全突圍,轉(zhuǎn)移犀牛場,黔東游擊隊三支隊隊長滕從戎(時任國民黨冷水溪鄉(xiāng)長),老屋板壁上至今還留下的彈孔,其半歲兒子被保警隊員用刺刀“叨死”在床上。
1949年4月6日周知群、滕從戎等趕到邑梅聯(lián)絡(luò)站與滕久榮、滕久光開會決定,派滕從戎去湖南爭取弭諾鄉(xiāng)長袁介九,滕久榮去甘龍爭取陳策,準備再次起義。4月中旬周知群離開邑悔去德江聽取省工委指示,工作交滕久榮。5月中旬滕久榮、滕久光決定從楠子坪分批向湘西轉(zhuǎn)移。第一批安全轉(zhuǎn)移到弭諾,后去麻陽縣高村。第二批轉(zhuǎn)移前已被敵人包圍,滕久榮犧牲,滕老黑被俘后慘遭殺害。陳鵬突圍負傷轉(zhuǎn)移到弭諾。11月12日三十師先頭部隊八十八團從鳳凰進入松桃,受到各族各界群眾歡迎。
又到春暖花開的時刻,心香一柱遙祭英烈。“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用心用意用情翻開過往的紅色記憶,心懷感恩,此時春雨如油,松柏蒼翠,青山魏巍,我們用深情懷念先烈滕久榮,感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我們從字里行間中去回味生活,從感動中去回憶青春,青春如此時的春雨雨淅淅瀝瀝,那是天空的眼淚,春天的花朵陪伴,大地不再孤單。紅色旗幟的璀璨光芒,照亮我們走向美好未來。(縣委黨史學習教育領(lǐng)導小組辦公室 龍正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