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紋是一把刻刀
作者:滕建猛 時間:2021/5/12 10:52:02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關(guān)注人數(shù):
最近常常吃到母親做的飯菜,感覺特別幸福。經(jīng)常吃到一道菜,就是藠頭炒肉,特別能讓人想起小時候的味道。
這些年來,父母為了供三弟讀書,一直在外打工,一年能夠見面的機會就是那么十來天。每當父母回家時,就是家里最鬧熱的時候,妹妹們趕過來,一大家子圍了滿滿的一桌,站的站,坐的坐,孩子們你追我趕,嬉戲打鬧,比過年還熱鬧。隨著人口的增加,房子也顯得有些擁擠了,再加上人多后味口各自不同,所謂眾口難調(diào),大家都喜歡在自己的小鍋小灶里隨便弄點吃的。
于是,我就想辦法籌措了一些資金,在老房子的不遠處買了塊地,修建了一個新房子。去年總算把新房子裝修完畢,我們一家四口就搬了出去。雖然新房子到老屋直線距離僅有五十來米,畢竟各是一家。除非父母在家,平常都是各自煮各自的飯,各自忙各自的事。今年由于受疫情影響,母親曾經(jīng)外出一段時間,由于沒有活干又折返回來了。便承擔起了家里的家務(wù),平常二弟他們干活去了,就把家交給父母打理。而我的父親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很少去料理家務(wù),煮飯這些事幾乎都母親做。一個人的時候,他最喜歡就是涼皮配辣椒,輕輕松松就得一餐了。隨著疫情逐漸好轉(zhuǎn),一家人又經(jīng)常在一起吃飯了。特別是柴火燒的鍋巴飯,是我們一家人念念不忘的味道。家的味道,有時候就是對某種食物的味道,民以食為天,人活著的第一要素就是食物,對食物那種味道的追求,變成人最初的愿望。特別是在餓飯的年代,人們都希望有飽飯吃。為什么以前的人們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過年,因為那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上飽飯。
我的母親并不偉大,只是一個平凡的農(nóng)村婦女,與所有那個年代經(jīng)歷過苦難的人一樣,受到很多苦。對于今天的母親來說,生育一個小孩就是鬼門關(guān)走一回。而對于我們的母親來說,生育了六個小孩,那種痛苦的經(jīng)歷是難以言說的。如今,有五個兒女長大成人,也算是對她苦難一生最大的安慰。每個孩子都是母親身上掉下的肉,養(yǎng)育兒女多注定了受的苦要比別從多得多。
現(xiàn)在二弟全家搬到了縣城里,住上了自己的新房子。本來略顯擁擠的房子,一下子空了出來,就剩下父親一個人住在里面。每每有時間,我都會回到家里陪父親坐一坐,聊一聊家常事。都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需要一家人去念,念的時間多了,自然會增加彼此的了解和情感。父親今天已經(jīng)66歲了,閑下來過后,就開始一心一意地做他的理發(fā)工作,剪頭發(fā)的工具打理非常亮堂,屋子收拾得一塵不染,5元錢剪一個,算得上是整條街上最便宜的,門前掛一塊牌子,寫著聯(lián)系電話,方便理發(fā)的人。日子就是這樣平淡的流淌,每家都在這個時代中發(fā)生著這樣或者是那樣的變化。最讓人感覺熱鬧的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光,感覺日子比平常過得快一些。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我換了一個工作環(huán)境,與四位同志在一起成為同事。那些有人生閱歷的老同志,總會告訴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一位老同志常說:“要珍惜父母還在世的時光,享受到親情特有的溫暖”。是呀,時光總量那么的短暫和猝不及防,那些來日方長的等待,常常會成為終身的遺憾。
于是,在母親節(jié)的時候,我也嘗試寫幾句話給母親。
無論寫什么樣的詩歌
都無法表達出對母親的情感
母親節(jié)也只是提醒我們
時常想起生命中養(yǎng)育我們的人
一首游子吟
囊括慈母情深
羊跪乳知恩
樹高千尺
根在沃土里
難報三春暉
多陪雙親聊聊天,吃吃飯
回憶那些甜蜜的時光
每個人都有一段路口
是自己走過
慶幸的是母親
能夠在微信和抖音里
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
最美的風景都在家鄉(xiāng)
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學會包容,學會感恩
皺紋是一把刻刀,雕刻著母親的臉,也雕刻著我的臉??粗赣H日漸生長的白發(fā),不得不讓人感慨歲月不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