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不斷的發(fā)展,信息大數(shù)據(jù)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數(shù)據(jù)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都會留下我們個人的信息“足跡”,而相關信息經過大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可以對個人的職業(yè)構成、行為偏好、金融消費、出行軌跡等一系列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進行精準“畫像”。所以當今社會個人信息的保護變得至關重要。2021年1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堪稱中國首部個人信息保護單獨立法,翻開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治事業(yè)的新篇章。但仍然有人對自己的個人信息保護“漠不關心”,任其“裸奔”。這無疑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個人信息保護如此的重要,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做好個人信息保護措施呢?怎樣才能把好個人信息安全關呢?筆者將帶你走進個人信息保護的大門,認識個人信息背后的秘密。
首先,我們來認識個人信息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呢?2021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第七十六條規(guī)定:“個人信息為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吨腥A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在第4條中規(guī)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人基本信息方面,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住址、生物特征等基本信息。第二社會關系方面。包括婚姻關系、家庭成員、信仰、職業(yè)、工作單位、工資收入等信息。第三網絡行為方面,包括通訊錄信息、通話記錄、軟件聊天記錄、網站訪問內容、網絡賬號等信息。
其次,我們的個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你是否接到過賣房、賣車、賣保險等騷擾電話?如果有那么你的個人信息可能被泄露了。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部原因,即由自己的疏忽大意或者沒有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造成的。如隨意扔掉有關個人信息的各類單據(jù),火車票、快遞單、辦理銀行卡的回執(zhí)單等。使用社交軟件隨意發(fā)送個人信息,朋友圈曬含身份信息的圖片,隨意授權APP獲取信息,使用電子設備丟失等。參加有獎活動填寫商家一些調查問卷,隨意使用公共網絡,瀏覽不明網站等。這些看似很平常的舉動,確存在著很大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另一方面外部原因,注冊使用網站、APP賬號及社交軟件的服務器后臺數(shù)據(jù)泄露等。從以上兩方面泄露的個人信息再被不法分子收集并出售給他們人以謀取不正當利益。從而導致經常收到陌生人賣房,詐騙,賣保險等騷擾電話。
再次,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有什么聯(lián)系呢?可能有的讀者認為,個人信息安全沒有保護好,那也只是危害到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應該毫無關聯(lián)。從表面現(xiàn)象來看貌似沒有什么關系,但仔細深入分析現(xiàn)象背后邏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存在這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最近的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犯罪來看,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共追繳返還人民群眾被騙資金120億元。共緊急止付群眾被騙款3291億元,正在打款的150萬名受害群眾免于被騙。這巨額騙款的背后是多少個家庭的幸福,有多少家庭可能一夜之間一貧如洗,甚至負債累累。為追繳返還人民群眾被騙資金,保護受害者的利益,國家因此不知道耗費多少財力物力。而個人信息泄露通常是被電信網絡詐騙的開始。再比如,維護國家安全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身為普通人可能會覺得這事離自己很遠。其實不然,每個人從事的職業(yè)不同,有的可能是國家公職人員或者是其它比較特殊的職業(yè),境外不法分子可能會根據(jù)相關的個人信息進行精準“畫像”,鎖定個人職業(yè)身份,想方設法策反引誘個人為其服務,竊取國家秘密等,從而危及到國家安全。
最后,那我們要如何做好信息保護呢?筆者認為一方面?zhèn)€人要加強信息安全保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時刻保持警惕,謹慎處理自己個人相關信息。加強學習法律知識,當發(fā)現(xiàn)自身信息被泄露或違法使用后,尋求司法救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法律科普,通過曝光違法違規(guī)行為、發(fā)布打擊違法犯罪案例、開展警示教育等多種形式宣傳,從而提升全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技能。
大數(shù)據(jù)時代,相關數(shù)據(jù)重要性不言而喻。確保個人相關信息數(shù)據(jù)安全,無論對個人對社會,還是對國家都極為重要。所以請給我們的個人信息裝上“安全閥”,把好個人信息流通的安全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