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縣婦聯堅持圍繞“1235”機制,即建立一個陣地、依托兩支隊伍、圍繞三大主體、開展五項行動,在搬遷群眾最關心、最急迫的“安”字上下功夫、做文章,以“黨建引領+N”為抓手,打造“平安幸福家1314”“蝴蝶媽媽志愿服務”等多功能社區(qū)綜合治理隊伍和陣地,深入開展巾幗感恩、巾幗致富、巾幗暖心、巾幗維權、巾幗文明五項行動,扎實推進“四安家園”建設,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移民社區(qū)治理水平。
強化思想引領,深入開展巾幗感恩行動助“心安”。依托巾幗大講堂,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新國發(fā)2號文件等政策宣講、舉辦家風家教平安幸福家1314、“三孩”政策、兩癌防治等知識講座,定期開展文化教育、法律知識、家庭教育等課程,帶領搬遷婦女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通過在搬遷社區(qū)開辦“兒童之家”幫助家長解難題,免費為孩子提供安全健康的課外學習拓展場所,通過親情陪伴、互動游戲等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文體藝術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安全防護教育等融入其中,讓搬遷子女在新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溫暖的同時,抓好娃娃們的感恩教育,把婦聯建成群眾想得起、找得到、幫得上的娘家人。截止目前,全縣安置點已建成省級婦女之家7個,兒童之家4個,共投入資金26萬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縣各級婦聯在安置點依托巾幗大講堂、婦女兒童之家開展各類教育培訓140余期,參與群眾1500余人次。
開展繡女培訓
強化就業(yè)培訓,深入開展巾幗致富行動助“業(yè)安”。依托脫貧示范基地、錦繡坊、樓下巧工坊、家政公司等,聚焦安置點婦女的就業(yè)需求,大力實施“三女培育”工程,對安置點婦女開展職業(yè)技能培訓,提升群眾致富能力。充分發(fā)動社區(qū)婦聯、蝴蝶媽媽志愿服務隊動態(tài)摸排群眾培訓意愿,綜合就近用工企業(yè)崗位需求及社區(qū)產業(yè)務工需求,聯合就業(yè)等相關部門開展“巾幗企業(yè)幫帶計劃”“春風行動”“留雁行動”,積極幫助搬遷婦女群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實現穩(wěn)步增收致富。截止目前,全縣安置點共建成錦繡坊3個、樓下巧工坊1個,投入資金31萬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縣各級婦聯聯合相關部門共開辦“三女培育”及各類技能培訓38期,培訓2300余人次,推送技能型搬遷群眾就業(yè)670人。
攜手女企業(yè)家協會的愛心媽媽開展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強化暖心關愛,深入開展巾幗暖心行動助“心安”。依托蝴蝶媽媽志愿服務隊,重點圍繞困境、留守婦女兒童、空巢老人和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利用平時走訪慰問、節(jié)假日和志愿服務活動,全縣各級婦聯開展了“巾幗心向黨·喜迎二十大”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活動,圍繞主題舉辦了網絡文藝大賽、玩具加工技能比拼、關愛留守兒童、慰問敬老院老人、干群聯誼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縣婦聯在母親節(jié)開展“巾幗心向黨傳承好家風”慰問活動,對評選出的30名“最美母親”進行慰問,表揚孝老愛親、團結鄰里的優(yōu)秀女性,帶動更多家庭傳承好家風好家教。聯合工會、團委組織學生清明節(jié)向英烈獻花祭奠,組織社區(qū)婦女開展“粽夏有情·六一陪伴”端午節(jié)包粽子比賽活動,豐富中華民族傳統節(jié)日,增強婦女的鄰里關系和睦。縣婦聯還聯合縣女企業(yè)家協會的12名愛心媽媽與40名留守兒童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暖心歡度六一”活動,各級鄉(xiāng)鎮(zhèn)(街道)婦聯也組織志愿者們與留守兒童開展了“童心喜迎二十大”系列慶“六·一”活動,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傳遞婦聯“娘家人”的溫暖。為關懷搬遷婦女兒童的心理健康,縣婦聯通過邀請心理咨詢師,在育才、團山社區(qū)設立了心理咨詢室,定期為有需求的婦女和兒童免費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目前已經對團山育才社區(qū)5名存在心理問題的兒童進行了多次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并長期跟蹤服務,為團山社區(qū)女孩后期藥物治療募集了5000元善款,心康服務志愿者們提供的專業(yè)心理介入服務,讓搬遷點的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樂觀奮進。半年來,全縣各級婦聯共開展各種形式的愛心捐贈、走訪慰問、親情陪伴、心康服務等活動50余次,捐贈衣服500余套,鞋子300余雙,切實關愛婦女兒童1000余人。
邀請心理咨詢師進入戶為困境兒童開展心理疏導
進行婦女兒童有關法律法規(guī)宣傳
強化社區(qū)治理,深入開展巾幗維權行動助“居安”。依托婚戀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在社區(qū)設立婚戀家庭矛盾糾紛調處室和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站,開展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和及時調處,動態(tài)跟蹤回訪矛盾化解情況,防止問題激化,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積極打造“娘家大姐貼心行動”、“家事維權課堂”等品牌,通過一日一單、一日一走訪,實現婦聯精準服務全覆蓋,切實幫助安置點婦女、兒童弱勢群體。利用“三八”維權周、國家家庭日、民法典宣傳月等契機,開展《民法典》《家庭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guī)宣傳,組織維權知識講座、微信公眾號宣傳法制短片,向安置點婦女群眾傳播維權知識、提供維權志愿服務,半年來,全縣各級婦聯共開展普法宣傳教育20場次,組織婦女參加夜校課35期,切實提高婦女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的能力。
對評選出的“好婆婆”“好媳婦”進行慰問
強化鄉(xiāng)風文明,深入開展巾幗文明行動助“身安”。依托“鄉(xiāng)村振興——文明行動”,積極引導搬遷婦女帶頭破除陳規(guī)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加強農村鄉(xiāng)風文明建設,每年評選出安置點婦女中的先進典型,同步推進“平安家庭”“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評選宣傳活動,讓搬遷群眾知榮辱,樹新風,倡導文明家風,促和諧家園建設。今年共開展“好婆婆”、“好媳婦”、“五好家庭”評選活動1次,評出“好婆婆”10名、“好媳婦10名、“五好家庭”10戶,“平安家庭”50戶,并聯合政法委、天龍集團以每戶“平安家庭”200元、“五好家庭”“好婆媳”500元的標準進行走訪慰問,發(fā)放慰問金25000元,通過開展評選活動,鼓勵她們繼續(xù)做好家庭文件建設的踐行者和傳播者,以自身行動帶動鄰里和諧。半年來,全縣各級婦聯共依托“小桔燈”親子書屋、“婦兒之家”開展親子閱讀、“愛心媽媽”假期陪伴活動共5次,參與婦女兒童300余人。(唐悠 冉麗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