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下午,松桃苗族自治縣“愛心媽媽(爸爸)護(hù)航成長,多彩課堂點亮暑期”活動第二課開講。本次課程以“苗繡體驗”為主題,特邀愛心媽媽志愿者、貴州省黔繡工匠、市級非遺苗繡傳承人吳仙花老師授課,40余名留守兒童在針線穿梭中感受非遺魅力,親手繡制“蝴蝶媽媽”獨有的LOGO,讓文化傳承在指尖悄然生根。
“蝴蝶媽媽是我們苗族傳說中孕育萬物的始祖,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記憶;而我們今天要繡的圖案,正是咱們松桃‘蝴蝶媽媽’志愿服務(wù)隊獨有的標(biāo)識,它不僅是愛的象征,更連著咱們民族的根與魂?!闭n堂上,吳老師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蝴蝶媽媽的古老傳說,帶著孩子們觀察LOGO中蝴蝶翅膀的紋路——既有苗繡經(jīng)典的“萬字紋”寓意吉祥,又融入孩童喜歡的彩色絲線勾勒,瞬間勾起孩子們的興趣。
穿針引線的環(huán)節(jié)里,吳老師先示范了螞蟻針法:“繡蝴蝶翅膀邊緣要用螞蟻爬的勁頭,一針挨著一針走,這樣才夠平整。” 接著又展示亂針法:“翅膀中間的花紋就像撒種子,針腳看似雜亂,實則藏著靈氣?!焙⒆觽兤鸪跤行┦置δ_亂,吳老師便逐個手把手教學(xué),耐心糾正孩子們的指法。當(dāng)看到有孩子因繡不好而皺眉,她笑著說出自己初學(xué)時的經(jīng)歷:“老師小時候繡得還沒你們好呢,慢慢來,每一針都是成長的印記?!?/p>
課程接近尾聲,孩子們的作品已初顯模樣:有的現(xiàn)出蝴蝶翅膀的輪廓,有的織出細(xì)碎的彩線花紋,他們舉著作品向吳老師歡呼。這堂短暫的課程,不過是千年苗繡長河中的一朵漣漪離開展廳時,孩子們攥著未完成的繡品依依不舍地追問:“吳老師,下次還能學(xué)苗繡嗎?”亮晶晶的眼睛里滿是期待,吳老師紅著眼眶轉(zhuǎn)身揮手:“只要你們喜歡,咱們就一直繡下去!”
據(jù)了解,苗繡體驗課是本次活動“興趣拓展類”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后續(xù)還將走進(jìn)更多鄉(xiāng)鎮(zhèn),讓非遺文化在留守兒童心中種下傳承的種子。而“蝴蝶媽媽”LOGO也將成為愛心陪伴的象征,隨著課程開展,陪伴孩子們在文化浸潤中快樂成長。(縣婦聯(liá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