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一個古老、歷史文化濃厚的古村,轄于松桃苗族自治縣黃板鄉(xiāng)境內。據記載,鹽井村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如今村里的古建筑雖然破壞了很多,但依然深巷悠悠,古牌林立。置身鹽井古巷里、老宅內,感受到的是歷史在這里停留的厚重和時間凝固的優(yōu)美畫卷。
聽寨里老人介紹,原來鹽井住著姓楊的幾個大戶,家產很大,據說秀山縣梅江鎮(zhèn)有一半的街是他的產業(yè)。當時為了躲避政府的苛捐雜稅,他們搬來這里;為了抵抗入侵,他們用熱血和心智修建了一座神奇的、易守難攻的戰(zhàn)斗堡壘。里三層外三層獨具特色的民居,都是用石塊修建起高大的巖大門,外人必須穿過大石門,才能進入內院。他們的木房外有石板圍墻,石板圍墻上面壘有土磚,圍墻外由石板鋪就的巷道。延伸的巷道中間也有幾道大石門,穿行在古巷子里,猶如穿越時光隧道。
除了古城墻和那些青石板鋪就的小路,鹽井的房屋建筑也很有特色,三家五戶都是用土磚壘成獨立小院。在他們看來,這樣既可以防止火災殃及鄰居,同時又可以發(fā)揮小群體御敵的功能。對于入侵者而言,鹽井村就像一座迷宮。因為在這里,只有一條筆直的主道,主道上有一個拐角,就像一條巨型蜈蚣。讓外敵有來無回。
今天,在那些斷垣殘壁之間,我們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鹽井幾乎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能用手觸摸到他歲月傷痕;能用眼看穿他冰冷的石片、顫顫巍巍的土墻、幽幽的古巷;能用心感受到先民曾經承受著的使命……